“三岁看大”,这话不假。从小到大,我对任何事情似乎都不能保持热度,没有通关的游戏,拒绝二刷的书,从不重复的兴趣。除了做一个懦夫外,我未曾把任何事做到极致。
看《东周列国志》,嘲笑里面的诸侯不懂得吸取历史的教训,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并非是我们不懂得吸取教训,只是懂得归懂得,当真正的后果并不在眼前显现时,领导这场反抗斗争的脑子总是能及时地在第一时间缴下器械,挥舞白旗。即使明知道”三分钟热度“不可取,却仍头脑发热。只顾眼前而不顾以后,猪如此,人大抵亦是如此。
当我谈论ACM的时候,实际上我在谈论什么?无非是与外行谈优越,与同行谈自闭,与自己谈智力。我仍是这样一个需要从更弱者的身上弥补优越感的懦夫。”上帝的归上帝,拿破仑的归拿破仑“,自信心严重受挫的我现在越发相信天资的重要性,”懦夫的归懦夫,勇者的归勇者”,或者说“智障的归智障,天才的归天才”。
萨特说,他人即地狱,短短几个字,却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好总结。如果把人内心的全部想法抛之于众,那么每个人都该下地狱。我相信人生来便有偏好与厌恶,而这导致了我们想法中的自私以及非理性,即使在很小的时候,我的内心也时不时地蹦出一个个纯粹的、黑暗的想法。而这些想法,源于我的偏好与厌恶,具体地说,源于我偏爱或厌恶的某个人,某个物。
日常陷入自我感动的陷阱之中,比如某首歌,某个励志视频,有意无意地让我想起某一段日子我为某个目的而做出地某个牺牲。但我想,现在想做某件事、想达成某个目标的动力,不应该是因为曾经为某件事的付出,更不是莫名的自我感动。
日月既往,不可复追。立了四月的flag,做一个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吧。
已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