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考虑的因素:经济适用、性能良好、款式新颖
- 对三个因素在汽车选购中的重要性有大致比较
- 对待选汽车在每一因素中的优劣程度有基本判断
- 对待选汽车作出综合评价,为选购确定决策
汽车选购等决策问题的共同特点
- 考虑的因素常设计经济、社会等领域,对它们的重要性、影响力作比较、评价时缺乏客观的标准
- 待选对象对于这些因素的优劣程度通常难以量化
什么是多属性决策?
为一特定目的在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优的(或者给出优劣排序,优劣数值),而方案的优劣由若干属性(准则、特征、性能)给以定量或定性的表述
多属性决策的要素
- 决策目标、备选方案与属性集合
- 全面考虑影响决策目标的因素,选取影响力比较强的属性
- 各个属性之间应该尽量独立
- 尽量选取能够定量的属性
- 若某属性对各备选方案的差别很小,根据该属性就难以辨别方案的优劣,那么这个属性不用选入
- 当属性数量太多时,应将它们分层
- 决策矩阵
- 表示方案对属性的优劣程度,以方案为行,属性为列,每一方案对每一属性的取值为元素构成的矩阵
- 属性权重
- 对目标的影响力的权重分配
- 综合方法
- 将决策矩阵与属性权重加以综合,得到最终决策的数学方法
决策矩阵及其标准化
m个备选方案A1,A2,……,Am
n个属性X1,X2,……,Xn dij对Xj的取值(属性值)
(决策矩阵)
原始决策矩阵:
决策矩阵的获取:
- 调查、量测各方案对属性的取值(定量,偏于客观)
- 决策者打分评定或者用层次分析法的成对比较得到(定性,偏于客观)
决策矩阵的某一列表示各方案对某一属性的属性值,各属性物理意义(包括量纲)各不相同,在下一步分析之前需要将决策矩阵标准化(或称规范化)
标准化步骤一 区分效益性属性和费用型属性(前者指属性值越大,该属性对决策的重要程度越高,后者正相反)
性能X2、款式X1属于效益型属性,价格X1书与费用型性,如果一个问题中效益型属性占大多数(大多数实际情况如此),应该先对费用型属性作变换,通常有倒数与大数减之两种方式。
以下所说D均对统一为效益型属性而言
标准化步骤二 对dij作比例尺变换
标准化的决策矩阵有以下几种形式
易知当且仅当dij=0时才会有rij=0
比例变化假定:属性的重要自那个随属性值线性变化
属性权重的确定
w1,w2,…,wn:属性X1,X2,…,Xn的权重
w=(w1,w2,…,wn)称为权向量
属性权重有偏于主观与偏于客观两种方法
偏于主观:
- 根据决策目的和经验先验地给出
- 用层次分析法的成对比较而得
偏于客观:
- 信息熵法:(偏于客观)
熵:信息论中衡量不确定性的指标,信息量的(概率)分布越一致,不确定性越大。
R矩阵归一化的每一列看作各方案对Xj信息量的概率分布
主要的综合方法:
多属性决策应用的步骤:
多属性决策应用中的几个问题:
小结与评注:
月半时分,四肢僵劲,惫于抄录,遂翻版之。